毛囊的再生能力

記得之前有一位朋友問我,毛囊有沒有壽命阿?如果毛囊是有壽命的,或毛囊是有週期的限制的,即使毛囊沒有萎縮,但會不會在二、三十年的生長週期後,就再也長不出頭髮了?我想這也是我心中的一個疑問,毛囊的壽命到底多久?我自已也看過不同的醫師觀點,有終生不斷的說法,也有生長週期限制的說法。我想就盡量將我看到的資料呈現給大家。

毛囊是製造頭髮的工廠,沒有毛囊就沒有毛髮,想要擁有健康的頭髮,或是期待在未來的毛囊複製技術能夠成熟,健康的毛囊還是關鍵所在,這是一篇發表在中國美容醫學期刊上的學術論文,主題是『毛囊的再生能力與其影響因素』,雖然不是告訴我們要怎樣生髮,但卻是一篇能讓我們更了解毛囊的學術文章,不妨抽個時間細細閱讀吧。我會將這邊文章以較為簡單易懂的方式整理出來,並配合上圖片讓大家做對照,應該是可以看懂文章的意涵的。

毛囊的再生能力 @董哥的家 iwanthair's blog  

毛囊為圍繞管狀囊樣結構,由表皮向下深陷,深入真皮而成。他由上皮成分和真皮成分組成。上皮成分包括內根鞘(Inter root
sheath,IRS)和外根鞘(outer root sheath,ORS),真皮成份包括毛乳頭(dermal papillas,DP)和真皮鞘(dermal sheath,DS)。毛髮的生長經歷生長期(anagen)、退化期(catagen)、休止期(telogen)和脫落期(exogen),並終生不斷重複這一循環。

毛囊的體外培養再生:早在1949年,研究者們就從未分化出毛囊的胚胎老鼠皮膚培養出一種相似於正常組織髮生的毛囊結構。但這種方法培養出的毛囊經過一周就會退化死亡,不利於長時間的觀察研究,20世紀80年代,隨著細胞培養記處的發展,組織細胞培養技術日趨成熟,1990年,Philpott等首先成功培育游離的頭皮毛囊,培養毛髮的增長速度接近於體內生長速度,但時由於缺少周圍組織的影響,這些毛囊並不能經歷完整的毛囊循環,也不再生出新的毛囊。1999年,Michel等將完整的毛囊皮脂線單位植入皮膚替代物中,培養出有毛的皮膚替代物。2005年,Krugluger等將人體的真皮乳突和外根鞘細胞注入經培養的皮膚標本,有細毛長出,且皮膚標本有多個帶皮脂腺的小型毛囊。這些實驗都是科學家們所正在進行毛囊體外再生研究的重要模型。

毛囊各段的再生能力:在對毛囊的體外再生有簡單的認識之後,人們開始對毛囊各部位再進行再生能力的研究,60年代的Oliver等進行的研究顯示,切除毛囊下1/2,則毛囊不能再生,但切除毛囊的下3/1之後,真皮鞘細胞可以轉化成毛乳頭,毛囊可以再生。1996年,Jahoda等將各種終末期毛囊的基底部去除後植入裸鼠,發現有毛髮長出,並檢測到真皮乳頭和毛球結構的形成。1998年,Raposio等將毛囊在隆突(Bulge,豎毛肌附著於毛囊的部位)下橫斷,分別植入培養10天,發現這兩部位的毛囊皆可已不同的生長速度再生,這些研究些顯示即使去除毛囊根部,毛囊還是具有再生的能力。

毛囊幹細胞:頭髮的生長、毛囊的再生與幹細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毛囊各段再生能力的研究顯示,毛囊的中段是維持毛囊生長所不可或缺的,且現有的研究觀察發現,毛囊幹細胞被定位在隆突部(Bulge)而不是在毛球處,這一假設已被廣泛接受並獲得證實,這部位的幹細胞有很強的增殖和集落生成能力,能分化成表皮、內外根鞘、毛幹、皮脂腺等結構。不過近來有研究顯示,毛囊上半部份的幹細胞應該不只如此,例如有科學家在生長期毛囊外根鞘的的上、下1/3處發現兩個上皮幹細胞;Ito等研究中發現,角質形成細胞在隆突細胞創傷的影響下,也可以去分化成幹細胞的可能。總之,毛囊幹細胞能夠再生毛囊已經獲得證實,但毛囊幹細胞到底位於何處,上皮、毛囊、皮脂腺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幹細胞。

 

毛囊的再生能力 @董哥的家 iwanthair's blog  

毛囊是調控毛髮週期的重要結構,成週期性、有規律的自我再生,在人體內終生不斷,是成人有此特性的唯一器官。他對研究上皮與中胚層
(受精卵結合且形成胚胎之後,細胞群分化為外胚層及內胚層,中間再形成中胚層mesoderm,並形成真皮及皮下組織,以及肌肉、心臟、血管、等器官發展)起源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器官和組織再生、色素形成、傷口癒合及皮膚癌的發病機制等重要生命過程來說,都是很好的模型。毛囊毛髮的再生研究,不但將給需要植髮的患者帶來福音,更對組織工程和細胞再生領域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整理這篇文章的目的,純粹是個人興趣使然,因為我試著想去了解更多關於毛囊與頭髮的生物學領域,文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在於毛囊本身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讓每個人的頭髮能夠不斷生長與汰換。毛囊能夠複製再生嗎?這絕對是未來可能實現的醫學技術。 By iwanthair’s Blog

文出處:毛囊再生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Hair follica regener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楊燕文 綜述 (復旦大學附屬翁中山醫院整形外科 上海 200032);中國美容醫學 2006年12月第15卷第12期
圖出處:1.
Structure of the mammalian skin and hair follicle:Cambridge University
              2.
Anatomical location of Epidermal Stem Cells:Graduate 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s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2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