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攝取鋅,真的有幫助嗎?
不管何種微量元素,都需要適量攝取才是!!
動物的身體都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例如動物中缺乏銅元素會加速氧化(老化),增加癌症、心臟疾病與動脈硬化的風險;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可能罹患主動脈瘤、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與骨頭和結締組織有關的慢性病。也與新生兒大腦缺陷、肥胖症、灰頭髮等相關,還有加速阿茲海默症斑的產生。在人類身上,缺乏銅元素也與上述疾病有關,除此之外,還有憂鬱症,腦部功能受損,還有一般性疲勞。
攝取過量的鋅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我們對銅的攝取量通常是不足的,且過量攝取鋅,會導致體內銅元素的流失,進而轉變成銅元素缺乏症。攝取過量的鋅→與銅元素競爭造成體內組織銅元素的低下→可能降低體內主要的抗氧防禦(Cu/Zn超氧化歧化)、身體能量減少、免疫系統缺陷,更多癌病變的可能,減少腦嗎啡、痛覺提高、新生兒腦部缺陷與更多退化性疾病。更多資訊:可參閱Protective Effects of Copper Against Degenerative Diseases
鋅與生髮的關連
研究發現,離子鋅可以抑制第一型5-alpha還原脢,可是對二型卻沒有影響。研究也發現,將B6、鋅鹽,和壬二酸結合,即使在很低的濃度下,一樣可以抑制90%5-alpha還原脢的活性,但這跟生髮還沾不上邊。有些人身上,鋅鹽常被用來治療與高DHT濃度相關的疾病,例如痤瘡(青春痘)和攝護腺肥大。局部塗抹鋅也顯示可以減少皮脂腺分泌與青春痘的產生。
局部使用鋅對生髮的效果可歸因於皮膚刺激作用。在1970年代,一些皮膚重度刺激物,像是硝基苯衍生物(nitrobenzene derivatives),被拿來研究是否有生髮的效果。雖然一開始可以刺激頭髮生長,最後卻造成頭皮受損以及發炎現象,而無法繼續使用。
鋅鹽可以抑制皮膚上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因為巨噬細胞是負責皮膚修復的主要細胞,所以過度的使用鋅鹽會阻礙皮膚與毛囊的修復。Mulhern 等在1986提出:讓老鼠食用過量的鋅會降低血漿中銅濃度並導致掉髮。Landsome於1991年(Westminster Medical School,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Biology, London, UK)在三種動物實驗中,檢驗出六種鋅化合物對皮膚的刺激。在五個每天使用的開放式貼片測試中,氯化鋅(1%水溶劑)對兔子是嚴重刺激的,天竺鼠與老鼠的測試,導致皮膚增生和潰瘍;鋅醋酸鹽水(20%)刺激度稍微減少。氧化鋅(20%懸浮液稀釋於乳化劑Tween80),硫化鋅(1%水溶液)和硫代嘧啶氧鋅(20%懸浮物)是不會過度刺激,但是會造成微小(邊緣性)的皮膚增生及促進頭髮生長。因此,鋅可以生髮的效果是附帶在皮膚刺激下的(Lansdown AB, Interspecies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topical application of selected zinc compounds, Food Chem Toxicol 1991 Jan; 29 (1): 57-64)。
總之,能夠在食物中攝取鋅是最安全的,如要另外補充,也請大家參考衛生署建議的攝取量。
By iwanthair’s blog & Jinny
參考文章:鋅與掉髮的關係
營養素辭典:
鋅(衛生署,蕭寧馨著)
化學性質
鋅屬於第一列過渡元素,原子序 30,原子量65.38,天然同位素有 64 Zn 48.89%, 66 Zn 27.91%, 67 Zn 4.11%, 68 Zn 18.57%, 70 Zn 0.62%。研究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 65 Zn (半衰期245 d)、 69m Zn(半衰期13.8 hr)、 63 Zn(半衰期38 min)。生物系統中鋅以兩價離子 Zn 2+ 為主,只有一種價數,不具氧化還原性質。鋅離子半徑0.65 A,電子親和力強,是強陸易斯酸 (Lewis acid),適合接受電子形成錯化合物,常見的配位數是4或5,對硫醇基、氫氧基等官能基親合力強,生物體內鋅可與胺基酸、蛋白質、核甘酸等形成錯合物 (1) 。
代謝利用
新生兒每公斤體重約含鋅 20 mg,成人約30 mg,成年男性鋅總量約2.5 g,女性1.5 g。人體之鋅95 %以上都存在細胞內,其中細胞質約有60 – 80 % (2) 。
食物中的鋅通常為結合態,經消化後釋出,由小腸吸收,在肝門靜脈中經血漿白蛋白運送到肝臟。小腸不僅負責鋅的吸收,也是內源性 (endogenous)鋅的主要流失管道,經由調節吸收與分泌而維持體內鋅之恆定 (1) 。鋅攝取量不足或體內缺鋅時,吸收率升高,內源性的流失量也明顯減少,從而增加體內的保留量。
血漿鋅濃度大約 12 – 18 mmol/L,70 %與白蛋白結合,20 – 40 %與 a -macroglobulin結合,少量與胺基酸Cys或His結合,游離鋅離子濃度約0.2 mol/L (2) 。血漿鋅濃度受飲食攝取量、禁食與感染之影響。血漿濃度可以反映長期飲食攝取不足,但不因短期飲食變動而明顯變化。禁食時肌肉蛋白質之異化代謝而使血漿鋅濃度升高。感染時細胞激素interleukin 1與6分泌增加而刺激肝臟鋅之獲取,導致血液濃度降低。組織鋅的代謝速率以肝臟最快,其次有胰臟、腎臟與脾臟,最慢的是中樞神經系統與骨骼。體內沒有鋅的儲存機制,因此飲食缺鋅時缺乏症很快發生。
人體鋅之排泄只有 2 – 10 %經由尿液,大約每天400 – 600μg,其餘則經由腸道 (2) 。尿鋅含量不受攝取量之影響,主要與肌肉蛋白質之分解代謝有關。腸道之鋅為食物與內源性鋅之總和,內源性鋅最大宗的來源是胰液之分泌,少量來自膽汁、腸液與細胞脫落,可經由腸肝循環再吸收利用。內源性鋅量隨攝取量而變化,攝取量低時只有1 mg/d,攝取量高時有5 mg/d。
生理功能
鋅缺乏的臨床症狀包括﹕生長遲滯、生殖功能發育遲滯、生殖腺機能不足、毛髮禿落、皮膚發炎、免疫力低落、認知與行為異常、夜盲症狀、味覺遲鈍、傷口癒合緩慢、食慾不良、胚胎畸形等等 (1) 。然而,缺乏症狀尚無法藉由鋅參與的生化或分子功能來說明其機制。
鋅的生化功能可分為催化性、結構性、調節性三類 (1,3) 。鋅是多種酵素催化中心的必需元素,含鋅酵素分布於六大酵素類別,例如﹕ RNA polymerases,Alcohol dehydrogenase,carbonic anhydrase,alkaline phosphatase,delta-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ogenase等等。鋅協助穩定蛋白質立體構型以維持生理活性,例如酵素SOD (superoxide dismutase)所含之鋅與催化作用無關,鋅指蛋白(Zinc-finger proteins)中鋅與胺基酸殘基Cys與His形成配位鍵而有獨特的形狀,這類蛋白質具有轉錄因子的功能,藉由鋅指與DNA序列作用而調節基因的表現,例如SP1、維生素A酸受體(retinoic acid receptors)、維生素D受體等。鋅的調節功能包括基因表現、細胞訊息傳遞、神經傳訊、細胞凋亡等。已知鋅可與細胞中轉錄因子MTF1 (metal response element transcription factor)結合而影響基因表現,代表性的蛋白質產物有metallothionein,目前下游基因所知有限,但因剔除MTF1會使胚胎致死,可知相關基因必然極為重要。
需要量
19歲~ |
男15(mg) |
女12(mg) |
31歲~ |
男15(mg) |
女12(mg) |
51歲~ |
男15(mg) |
女12(mg) |
71歲~ |
男15(mg) |
女12(mg) |
懷孕 第一期 |
+ 3 |
|
懷孕 第二期 |
+ 3 |
|
懷孕 第三期 |
+ 3 |
|
哺乳期 |
+ 3 |
國人鋅營養狀況
歷屆國民營養調查並未提供鋅攝取量之資料。普通飲食分析之鋅含量約為 12 mg/d,與足夠攝取量相近 (7) 。
過量危害與毒性
食物來源之鋅並無任何危害報告。鋅過量的危害包括抑制免疫反應、降低血漿 HDL-膽固醇濃度、干擾銅營養等。鋅補充量50 mg/d,總攝取量60 mg/d時,銅營養指標紅血球酵素ESOD活性明顯降低 (8) ,此現象在多項研究中得到一致的結論 (3) 。因此以對銅營養之干擾作為鋅危害指標,成人LOAEL採用鋅補充量50 mg/d, 不確定因素UF = 1,上限攝取量訂為35 mg/d,適用鋅補充劑與營養強化用鋅。嬰兒配方提供鋅5.8 mg/L時並無任何危害症狀,因此嬰兒之上限攝取量沿用美國DRI,訂為0 ~ 6個月4 mg/d,7 ~ 12個月5 mg/d。兒童與青少年依照體重比例計算,得上限攝取量為1 ~ 歲7 mg/d,4 ~ 歲11 mg/d,7 ~ 歲15 mg/d,10 ~ 歲22 mg/d,13 ~ 歲29 mg/d,16 ~ 歲以上,懷孕與哺乳期均為35 mg/d。
按讚加入粉絲團